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但你知道吗?实际上,端午节背后还有许多你所不知道的故事,首先,我们来说说屈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也是一位爱国诗人。据传,他曾多次劝告国君不要向强敌秦国投降,但却遭到了排斥和流放,最终,他选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为了纪念屈原的英名,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等活动,以示悼念。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人们在这一天还会贴香包、挂艾叶等。这些习俗源于古代的迷信传说,认为这些物品有辟邪驱瘟的作用。例如,香包可以避免恶鬼缠身,艾叶则能驱除蚊虫和疾病。最后,端午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传说,就是屈原变成了粽子。相传,当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避免鱼虾等动物吃掉他的尸体,就在江中扔入许多粽子,以充当屈原的尸体。从此以后,吃粽子也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1、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大全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很多种关于来源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哪些?以下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大全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2、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端午节的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民间有这诸多的传说故事,那么朋友们知道端午节的传说故事都有哪些吗?不了解的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