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作家写旧体诗如果排名的话,窃以为:郁达夫当为第一,写得多且质量高。不逊鲁迅,其古体诗风格和小杜杜樊山有得一拼,真真文采风流,"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即出自达夫之手,当然郁达夫写的最好的还是小说散文,记得上初中时读他的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让俺如痴如醉。后来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死在苏门答腊岛上。

《沉沦》于1921年5月写于东京,同年10月收入小说集《沉沦》,这是郁达夫的成名作和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着一个病态的青年的心理”,“里面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作品中的主人公“他”,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他热爱自由,充满幻想,富有反抗精神。出国前,家乡学校里的“专制的弊风”,把学生的自由,“压缩得如同针眼儿一般的小”,他“总有些反抗意志”,对那些“迷信束”,“怎么也不甘服从”。

表达诗人的创作态度。郁达夫的文向来写的情绪饱满,这一点在他的散文《故都的秋》中有很好的体会。而《沉沦》作为一部小说,虽然文体有变,但郁达夫重情的写法却没有变动。①自传性质的小说郁达夫的小说情感如此饱满,大概可以从他本人对小说的定位上一探究竟。“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沉沦》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郁达夫《〈沉沦〉自序》),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理与情感、本我(Id)与超我(Superego)矛盾冲突。与郁达夫其他的小说作品一样,《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若要赏析这篇小说,就必须探究人物内心的矛盾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心理的自身与社会原因。《沉沦》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在“他”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